又是一年畢業季,當身邊越來越多同學選擇讀研、考編,你是否還在人生方向的選擇上迷茫?
筆者看來,想要找到人生目标,我們需
要知道這輩子為什麼而活,一生中要做成哪些有意義的事情。
來源:景夜思|ID:zjyesi
作者:周景
“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,莫過于在他的人生中途,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。” ——茨威格《人類群星閃耀時》。
最近有很多應屆畢業生給我留言,或者說傾訴(倒苦水),不知道未來的方向在哪裡,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麼,看到同學專升本、考研、考編,忙得熱火朝天,猶豫着自己是否也應該加入這個賽道。
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拿不定主意,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,不知道這輩子為什麼而活,一生中要做成哪一件有意義的事情。
如果把這個根子上的問題想清楚了,做決定的時候就能盯住遠方的目标,哪怕再難,哪怕繞彎,也不會害怕做選擇,因為你知道自己在不斷靠近那個目标。
遺憾的是,大多數人從來沒想過自己的人生使命,都是随波逐流,随遇而安,基本上都是聽從父母的建議,參考社會通行的做法,例如考個好大學,找個好工作(特别是考公、考編、進國企等),娶/嫁個好對象……這當然是幾十年經驗積累出來的,從過去視角來看,比較穩妥,也是最多人選擇的路。
但我們在遇到現實的挫折後,可能會去反思當初的選擇,去詢問自己的内心,大多數人走的路真的是自己喜歡的路嗎?如果不是,自己的路應該怎麼走?怎樣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?
臨近畢業的你,站在無數的岔路口前面,哪一條路看上去都像是你應該選的路,心裡慌張得要死,因為沒有人給你答案,更沒有人能夠判定你選擇的路究竟是對是錯。
實際上,我們的終極人生目标,大多都是在行走的過程中不斷試錯,最後慢慢浮現出來的。也許剛開始自己隻是想完成A目标,後來在追逐或者完成A目标以後,發現下一個B目标,這樣一直走下去,也許最終發現,F目标才是自己最終想到達的終點。
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·克裡斯坦森曾說:“對于生活的基本問題,并不存在所謂的特效藥和快速解決的方法。”
生活和考試不一樣,考試有唯一的正确答案,但是生活沒有标準答案,這可能是讓剛畢業的大學生最頭疼的問題。
我們二十多年的學習生涯已經習慣了遇到問題就尋找到标準答案,怎麼能接受再也沒有标準答案的說法呢?以後我們該找誰去對答案呢?怎麼知道自己的選擇不會錯呢?
很多同學給我留言時,文字中似乎都散發着哭腔,“老師,你告訴我一個靠譜的答案,我到底應該選哪個?你直接給我指條明路吧!”
關于未來職業的選擇,讓很多畢業生頭疼不已。舉個例子,很多同學問,考公務員可以是自己的人生目标嗎?
似乎不是,這并不是自己的終極人生目标,因為考上的那一刻,這個階段性任務就完成了,接下來面對毫不熟悉的、撲面而來的工作,你可能會再次陷入迷茫,工作幾年後發現自己并不喜歡這樣的工作,又羨慕在企業中工作的其他同學。
如果你沒考上,是繼續考,還是換條賽道?你又會陷入新的迷茫。
人生怎麼會有那麼多選擇?每個選擇怎麼都看上去那麼難?
有人說,成為公務員能夠有更強的避險能力,不像企業那樣,随時可能被裁員。這當然算是選擇考公考編的理由,但這個理由還不夠。因為等你真的走上這條路,你會發現公務員有公務員的苦惱,這些苦惱也許并不是你擅長處理和喜歡面對的。
我覺得,不論是考公務員還是做其他事情,都要想一想,自己的初心是什麼,你想去改變什麼,把自己這個變量投入進去之後,能夠帶來怎樣的變化?對單位、對那一片區的人民會産生怎樣的影響?你想幫助某些群體做出哪些有意義的事情?
沿着這條路去思考,也許更能促使自己反思,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,願意付出什麼,可能得到什麼,會遇到哪些困難,自己應該做好哪些心理準備。
然後再找機會,通過親朋好友的介紹,去采訪一些公務員或者其他你希望成為的職場人士,請他們喝一杯咖啡,用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,問問他們的工作感受,例如:
-
-
-
-
-
在這個領域做得好的人,通常具備了怎樣的特質和能力?
-
從事這份工作,未來的晉升通道是怎樣的?自己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?
-
-
如果您的孩子想考公務員,您是否會同意,如果同意,該如何準備?如果不同意,為什麼?
-
如果我還想找幾個人請教,您覺得誰比較合适?能幫忙介紹幾位嗎?
-
以上問題僅供參考,隻要我們用心準備,虛心求教,總會找到一些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,從他們的經驗中去分析自己是否适合這份工作,這比單純的道聽途說,或者僅憑招聘公告上的幾行信息,要了解得更充分,更具體。
沒有經過充分的調研,我們就無法掌握足夠的信息去做出更準确的判斷。
如果你想了解某個職業的情況,咨詢正在從事這方面工作的職場人士是最靠譜的,多問一些人,特别是不同行業、不同企業規模、不同職級的人,信息會更全面。哪怕付點費用,也比自己走幾年彎路的成本小得多。
在這方面勇敢一點,借助親朋好友的資源,勇敢地走出第一步,哪怕剛開始被拒絕也沒關系,重新找物色合适的咨詢對象即可。
沒有人有義務回答你的問題,但隻要有人回答,就心懷感激。在正式見面咨詢之前,自己也要提前通過讀書或者搜索,掌握一些行業、職業的基本情況,不要問哪些搜索引擎能夠告訴你答案的問題,珍惜别人的時間。
如果你還沒有畢業,還可以在咨詢的基礎上,去感興趣的公司或者崗位實習,親身體驗下某個職業的工作環境、氛圍,看看自己是否真正喜歡與适合。
同樣的,你需要勇敢地尋找這樣的機會,借助身邊人和網絡的力量,哪怕不給錢也沒關系,這不是你當下的重點,你的任務是搞清楚這份工作、這個職業是否契合你的特質。
克裡斯坦森在《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》一書中提到:“當你10歲的時候,有人問你長大了想做什麼,那時候,似乎一切皆有可能,比如當宇航員、考古學家、消防員、棒球運動員、美國第一位女總統等。總之,怎麼開心就怎麼回答,沒有限制。
事實上,隻有少數人志在必得,從不忘記要做對自己而言真正有意義的事。随着歲月的流逝,大多數人都把夢想丢棄了。我們将就着做一些因為錯誤理由選擇的工作,并且開始接受‘從事我們真正喜歡的工作是不現實的’這一觀點。
”
如果希望改變這個局面,我們會在怎樣的情境下,發現我們的人生目标呢?我覺得有3個渠道值得多多關注。
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,很有意思。1993年,童話大王鄭淵潔到鄭州簽售,當時有個上四年級的女孩排隊等了3個小時,拿到簽名後,沒有着急離開,而是問鄭淵潔,他身後的姐姐是做什麼的?
鄭淵潔告訴她,這個姐姐是自己的助理。小女孩問,自己長大後可以給他當助理嗎?
鄭淵潔回答她,要是她上了大學,學好英語,就可以答應她。
小女孩想了想,很認真地提了一個要求:“你能把這句話寫到書上嗎?“
鄭淵潔很痛快地答應了,并在書上落筆:“某某,你要是上大學學了英語,畢業後你可以來找我,到時候你如果願意的話,就可以給我當助理。”
其實,這個小女孩當時成績并不好,名次幾乎總是班級倒數。因為鄭淵潔的鼓勵,她仿佛一下子就找到了未來的人生目标。後來她學習非常用功,果然如願考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。
有一天,鄭淵潔的助理告訴他,有個女孩找他,說是他的助理。鄭淵潔很奇怪,自己已經有助理了,怎麼又冒出來一個助理?該不會是騙子吧?鄭淵潔早就忘記了十幾年前的約定。
然而,當助理把那個女孩的畢業證書和簽名書遞給鄭淵潔的時候,他一下子就想起了當年的小女生。
鄭淵潔壓根沒有想到,當年的一句話改變了一個女孩的人生軌迹。
讀到這個故事,我特别感動,一個女生因為一句話樹立了明确的人生目标,然後把這個目标當成了自己前進的動力,最終擁有了不一樣的人生。
小時候,種在心裡的一顆種子慢慢發芽,最後成長為自己内在的人生追求。
這類因為一個偶然事件改變人生的故事很多。例如,2008年汶川大地震,有個小女孩被醫生救活了,然後立志長大後當一名醫生,救死扶傷。有個小男孩,被解放軍從垮塌的樓房救出來,後來他也去當兵了,回饋祖國和社會,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。
因為一個人,因為一件事,很多人突然定位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,然後一步步朝着它前進,沒有猶豫,沒有懷疑。
最近直播爆火的新東方董宇輝老師,坦誠地表達了自己的心聲,就是希望在不用為生活而奔波賺錢的時候,能夠去鄉村支教,為山村的孩子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。
在我們過往的人生中,有沒有觸動你的點,讓你向往某個職業,或者去做某些有意義的事情呢?
有時候,你可能隻是看到某個畫面,也許就定格了你的未來人生目标。你要嘗試去回憶自己生命中出現的觸動時刻,有哪些情景和瞬間曾經擊中你,似乎在召喚你。如果有這樣的時刻,你可以嘗試去靠近這個選項。
别害怕夠不着自己的人生目标。目标不會逃跑,會逃跑的永遠都是自己。
這個貴人可以是你身邊的長輩,工作中的前輩,也可以是網絡上你聽過他的講座,讀過他的書,希望成為他那樣的人,或者從他那裡獲取了某個信息,從而給自己樹立了目标。
想想看,我們在大學裡聽過哪些觸動你的知名專家、學者、企業家的報告?如果學校資源少,我們有沒有通過網絡聽過一些大咖的講座或者直播?
有的學生可能聽了招聘會上某個企業家的宣講,就可能投入到某個行業中;有的學生聽了某個專家的講座,可能就會在心裡産生對這個領域的向往……
我讀大學時,學校曾經邀請六小齡童來作報告,當時1000多人的報告廳擠滿了人,我去得比較遲,隻能站在一個側門邊聽一聽。雖然周邊嘈雜,隻能斷斷續續聽清楚一些内容,但是這次講座觸發了自己對《西遊記》的興趣。
後來我開始讀原著,并且看了三四十本解讀《西遊記》的書籍,才發現《西遊記》裡大有乾坤,遠比電視劇精彩得多。這個經曆對自己的直接影響是我在高校開設過一門選修課,為大學生專門解讀西遊記的故事和人物。
雖然這還談不上對人生目标的最終影響,但是對自己後來從事教育工作以及培訓工作還是有不少促進作用的。
你可能會因為一個貴人的指點,選擇了去某個公司,從事某個工作;也可能聽了一個貴人的意見,改變了對過去的看法,從而開始新的人生篇章。
怎樣才能找到生命中的貴人呢?我們要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,變得開放,讓自己值得被指點,然後去尋找線上線下的榜樣人物,嘗試和他們産生連接,不論是讀他們的書,聽他們的課,還是向他們請教問題。
很多時候,人生目标并不是我們坐在家裡硬逼着自己想出來的。我們需要走出去,需要不斷地嘗試,然後逐一排除,直到發現那個觸動内心的事情。
這個路徑是大多數人可以采取的方法,因為我們很難在很年輕的時候,特别是閱曆不足的時候就發現自己的真正所愛。
我們通常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,擅長做什麼,隻能先把手頭的事情做好,看看能否發展出興趣,然後不斷向四周去拓展,試試這個,試試那個,看看自己喜歡和擅長做什麼。
多參加一些行業聚會,聽聽别人的故事;或者你想了解某個職業,在當當網搜索關鍵詞,都能找到這些行業牛人寫的書;你還可以通過參加培訓,去線下接觸一些人,向他們當面請教。
總之,在不斷試錯的基礎上,去尋找那個讓你不需要被人監督,就心甘情願去做的事情。
史蒂夫·喬布斯曾說:“唯一讓人有工作滿足感的方法就是從事你認為偉大的工作,而通向偉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愛上所從事的工作。如果還沒找到這種工作,那就繼續找。不要将就,要跟随自己的心,總有一天你會找到的。”
沒關系,慢慢來,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,哪一天都不算遲。當然,最好的時機是現在,其次是十年後,再次是二十年後。隻要你别停止尋找,終究會有相遇的那一天。
你不能希望像讀書時那樣,求助老師,“請分配一個人生目标給我吧。”
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你自己尋找。如果現在還找不到,就先把當前要做的工作做漂亮,說不定新的機會就會主動來找你。
更重要的是,你得有耐心,這個耐心不是一兩天的耐心,也不是一兩年的耐心,很可能是十年、二十年的耐心。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段,你可能會突然發現,某一件事情正在召喚你。
也許當你處在那個時刻,才能探索到真正的人生目标。那可能不是成為不差錢的老闆,成為不斷晉升的官員,可能隻是為一些人做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事情,但你知道,那些人需要你。
在沒有遇到它的時候,我們努力過好每一天,讀自己喜歡的書,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吃飯,做好當下的工作,力所能及地幫助别人。這也許本身就是一種人生意義吧。
願你早日遇到觸動心靈的人生目标,願你過好每一天的小日子,不再焦慮,不再害怕做決定。
來源:中國青年報